当前位置:永定人才人事招聘网_永定人才招聘网窍门板栗采后怎么管理?板栗加工新法?
板栗采后怎么管理?板栗加工新法?
2023-03-17

板栗加工新法

1、剥外壳:板栗外壳的剥除有两种方法,即生剥法和热剥法。生剥法即在栗果顶部用不锈钢小刀将板栗皮切除一小块,以切口不伤栗肉为宜,然后用刀剥除其余皮壳。热剥法是采用烘箱进行的,将栗果放入烘箱后,迅速加热至150℃以上,使皮壳自然爆裂而去皮。两种方法可根据生产厂家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。

2、去内皮:内皮又称内衣,也可采用两种方法去除,即热烫法和碱液处理法。热烫法是将剥除外壳的板栗放入90~95℃的热水中处理3~5分钟,捞出趁热剥除内衣。碱液处理法是利用火碱的腐蚀性和降解作用,将涩皮与果肉间的中胶层溶解而去皮,其碱液浓度、温度及处理时间应灵活掌握,一般浓度为8%~12%,温度为90~100℃,处理时间视栗果内皮的厚薄、温度及碱液浓度而定(一般为1~3分钟)。

3、修整护色:去皮处理后,立即用流动水冲洗,然后用1%的盐酸或柠檬酸中和残留的碱液,以防变色。护色时间不超过3小时,否则果肉会变得暗淡无光。若需较长时间护色,则应在护色液中加入0.02%~0.04%的抗坏血酸。栗果在护色液中边护色边修整,用不锈钢果刀修除残皮、斑点和损伤变色部分。

4、预煮磨浆:将修整好的栗果在沸水中预煮30分钟左右,掌握栗果煮熟为宜。用不锈钢磨或石磨将煮好的粟果磨成浆,磨浆时适量加水,以减轻浆体粘磨现象。

5、调配:每50公斤板栗浆加糖20~25公斤,入糖煮锅缓缓加热,不断搅拌。加热至103℃,或以经验法判断,即用竹片蘸取样品液滴在瓷板上结成软粒为度。停止加热,准备压片。

6、压片涂心:把上述浆块移至涂有植物油的平台上,用涂油轧辊滚压成0.3厘米的薄层,冷后凝结成稍带软韧的片状。按白砂糖粉:全脂奶粉=5∶1的比例混合均匀,用鲜蛋白调成浓浆,并涂一簿层在果片表面,再用另一果片粘贴压紧,立即进行烘制。

7、烘制:把涂好夹心的果片入烘干机以50~60℃的温度烘至夹心全干为止,成品含水量不超过14%,移出冷却。

8、切片包装:把夹心片切成3×3厘米的方片,也可根据消费情况切成其它形状。用玻璃纸单片包裹,再用纸盒每10片或20片作定量包装。

板栗采后怎么管

9~10月,是板栗的收获季节,板栗收完以后,要根据板栗树的生理特点及时补充养分并加强管理,以提高翌年板栗的产量和品质。具体管理措施如下。

1.施肥。采后尽快喷施一次叶面肥或根系施肥,以恢复树势,增强叶片光合能力,保证有充分的养分供花芽分化。叶面肥可用0.3%的硝酸钾、磷酸二氢钾、尿素液等。要求早晚喷,均匀地施在叶片表面和背面。根系施肥,一般株施500~750克尿素、200~300克钾肥。在秋末落叶后增施有机肥。采用条状沟施、环状沟施、放射状沟施法,亩施有机肥1000~2000公斤。

2.病虫害防治。采果后要注意及时清园,剪去枯枝、病虫严重枝,清除脱落在地面上的病虫枝叶,集中烧毁或清埋。

3.浇水。有水源的栗园要及时浇水;靠天然降雨的,要及时修整树盘,以保证栗树后期生长和营养积累用水,为明年生产打下良好基础。

4.中耕松土。及时对栗园土壤进行中耕,将杂草浅埋于树冠投影范围内,以利于疏松土壤和增加土壤有机质。一般结合施基肥进行,深度一般在20~30厘米。注意中耕时树冠外围宜深,树干周围宜浅。翻土时,有目的地损伤一小部分根系,以便发新根,增强对肥水的吸收。另外,在翻土时要结合土地梯台的整修维护,以使土地保水保肥。

5.修剪整形。栗树上结果母枝的多少及其强弱是决定来年产量的重要标志。修剪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栗树的内外、上下各部分都能抽生强健的结果母枝,充分利用空间,尽量增加结果部位,防止树冠外围的枝梢过密,过高,保证内膛通风透光。对过密的纤细枝、雄花枝要全部疏除,短截一小部分枝条,培养强健的更新枝,给下一年打下结果基础。遵循修剪宜早不宜迟、宜轻不宜重的原则,剪去病虫枝、枯枝、重叠枝、细弱枝和下垂枝,剪下的枝条要带出果园,另作处理或烧毁。

山毛榉科栗属,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。又名大栗、魁栗。学名CastaneamollissimaBlume。

板栗原产中国,远在6000前的西安半坡村遗址中和2000多年前的江陵战国和西汉墓葬中均发现有板栗遗存。栗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2000-3000年。世界板栗产量为45.6万吨,产量最多的是中国。主要产区有河北的迁西、遵化、邢台等县,湖北的罗田、麻城等县,贵州的毕节、安硕地区,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;此外,年产量在500吨以上的有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广西等省(自治区)。

树高达13-30m。根深,叶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至长圆披针形,叶面深绿色,角质层较厚,叶背灰绿色具短绒毛,叶缘有粗锯齿。雌雄异花;由300-500朵小花组成,花粉小,常随风飞扬,花有特殊气味,引诱昆虫传粉;通常一个总苞中有3粒种子、果实充分成熟后总苞开裂,种子脱出。

栗实生树寿命较长,常见树龄200-300年、干周5m以上的大树,仍能正常结果。实生树结果较晚,需7-8年;嫁接树则为3-5年。栗树根深,侧根细根发达;须根前端常有白色菌丝呈分枝状,一端伸入根的细胞间隙吸收根中营养,另端伸入土中,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及扩大吸收面积。芽有花芽、叶芽和芽3种。

栗生长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为10-14℃,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为16-20℃,开花至果实成熟需要2000-3000℃的积温。栗树较抗旱抗寒,在年降水量500-600mm、冬季低温不低于-20℃的地区都能生长,结果良好;当温度过高温度过大时,果肉粉质,含糖量降低。栗喜微酸性土壤,pH值6左右生长结果均良好,在碱性土壤上生长差,甚至不能生长。栗适宜在山坡或山坡下部生长,但栗为喜光树种,尤以开花期需要充足光照,在活或瘠薄的土壤上均能生长,但以土壤深厚、排水保水良好、地下水位不太高的沙土、沙质壤土和砾质壤土最适宜。栗树不抗涝,不宜在低洼积水地方栽植。

栗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十几种,其中供果树栽培的有板栗、锥栗、茅栗、日本栗等。板栗、锥栗和茅栗为中国原产。其中板栗是主要栽培种,分布广、栽培多,特点是涩皮易剥离,含糖量高,肉质细密,品质最优。中国板栗地方品种至少在300个以上。一般用实生和嫁接繁殖。

适宜栽植距离,平地4-5×5-6m,山地3-4m×4-5m。栽植时应混植授粉品种。北方干燥少雨地区栽植宜深;南方多雨地区切忌深栽,以免引起烂根。

栗的病虫害有:①栗红蜘蛛②栗瘤蜂③栗实象鼻虫④桃蛀螟⑤胴枯病。

栗果实营养丰富,含蛋白质5-10%,脂肪7-8%,糖10-20%和淀粉62-70%以及各类维生素、脂酶等。可生食,炒食及煮食;可磨成栗粉,制做糕点和栗羊羹;也可作烹调原料。栗的木材坚硬,耐湿抗腐,是优良的建筑和家具用材。树皮含有多量单宁,可供制革工业原料。山区种栗,还可保持水土。